7/31前,不限金額台灣免運!

「在我創作《籠子》作品期間,有一天,有一個老太太來到我的工作室,四處張望後走近我的籠子,扶著鐵桿問我:『作品在哪裡?』當然,我沒有回答。」

1978 年,台籍美國藝術家謝德慶 (Tehching Hsieh) 開始了一系列挑戰眾人認知的概念藝術,包括把自己淹沒在裝滿馬糞的汽油桶中直到無法憋氣;站在不斷疊加上來的石灰板前,直到半噸的重量將他壓垮,斷了鎖骨;吃中式炒飯和水果沙拉直到嘔吐。直到 1978 年 9 月 30 日,他將這種實驗轉向,以時間為單位,開始為期一年的行為藝術。謝德慶將自己單獨禁閉在工作室內設置的籠子內,囚禁 365 天,與外界隔絕直到 1979 年 9 月 29 日。這期間,不交談、不閱讀、不寫作、不聽收音機、不看電視,由好友程偉光照料他的每日飲食、衣物與清理垃圾,並拍攝紀錄藝術家的每日肖像,集結成《One Year Performance 1978–1979》一書。

這件《一年行為表演:1978-1979》,簡稱《籠子》 (Cage Piece) 的作品,在運用肢體挑戰、進行極端性的,維持時間行進的方式是當時藝術界前所未有的,這也讓謝德慶的名字在紐約藝術界聲名鵲起。而在實現《籠中》的過程中,謝德慶設立了諸多限制,禁止自己與外界交流,但也不是「完全」禁止。這 365 天裡,他有 19 天向公眾開放工作室,即使這些少數日子裡,謝德慶反應遲鈍,避免與他人的目光接觸,但這些限制讓他的身心靈呈現匱乏狀態,進而陷入了一種純粹、無需言喻的個人意識流。

「思考是這件作品的重點,也是我的生存之道。我在想什麼並不重要,但我必須持續思考,否則我不僅會失去對自己的控制,還會失去掌控局面的能力。時間過得真慢。每天,我都會在牆上刻一道記號,直到第 365 天──我必須計算時間,這有助於我知道我過了幾天,還有幾天要走。」

謝德慶的《一年行為表演》系列作品在藝術空間之外進行創作,並借鑒法律條文框架中的創作方法:在《籠子》開始前,由見證律師 Robert Projansky 對籠子的每一處銜接處進行密封處理,並在藝術家一年後出籠前將室內牢籠鐵釘卸除,對外提供一份證人證詞,證明謝德慶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都待在籠子裡。

時間倏忽即逝,但在謝德慶的作品中,卻可以看見時間在日子中鑿刻出的痕跡。

《One Year Performance 1978–1979》是由從旁紀錄者、謝德慶好友程偉光拍攝下為期一年的影像,按照時間順序排列,替這場「藝術」留下時間的痕跡和見證。

謝德慶於 1950 年生於屏東南州,年輕時為了追求藝術創造,進行了一個名為《跳》的行為作品,他從二樓躍下,不只跳斷了他的雙腳腳踝,也讓他跳進了美國紐約。因為認為台灣無法接納他的藝術,他決定加入船員訓練,到美國追尋藝術的意義,至此成為非法移民長達 14 年,直到正式獲得公民身份。這些年間一邊打工,一邊持續輸出藝術創作,最有名的是從七〇年代末開始,謝德慶創作了一系列「一年表演」作品。這些作品持續的時間長,概念限制嚴格,採用簡單的紀錄片手法,將生活與藝術同步呈現,如《籠子》、《打卡》、《戶外》、《繩子》、《不做藝術》。行為藝術教母 Marina Abramović 尊稱他為「大師」。

謝德慶的作品曾於全球各大博物館、藝術節和雙年展展出,現被泰特現代美術館 (Tate Modern) 、香港 M+ 藝術中心 (M+ Hong Kong) 和迪亞藝術基金會 (Dia Art Foundation) 收藏。 2024 年,謝德慶將其創作生涯的 11 件藝術計劃捐贈給迪亞藝術基金會,隨後基金會宣布於 2025 年十月在迪亞畢肯美術館 (Dia:Beacon) 為之舉辦藝術生涯首次大型回顧展,展覽將涵蓋謝德慶 1978 年至 1999 年期間的作品,包括其五次標誌性的「一年行為表演」,以及時間跨度最長的 13 年計畫《謝德慶 1986 – 1999 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