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次出發送貨,都要賭上性命?在兩伊邊境,庫德族送貨員的亡命日常

今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中,庫德族攝影師 Ebrahim Alipoor 在伊朗與伊拉克的交界,拍下了一系列關於庫德族送貨員 (Koolbar) 的照片,獲得長期專題獎。其中這張作品更是引發熱烈迴響,還有網友表示,簡直就像傳奇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的《死亡擱淺》現實版!

什麼是Koolbar?

Koolbar 源自庫德語,意即「負重之人」,是庫德族自二十世紀以來便存在的行業。他們為住在伊朗與伊拉克交界區的族人運送物資,不畏艱難地橫越那道札格羅斯山脈,將你我家裡常見的電熱水壺、糧食、藥品、尿布,用自己的背與雙腿,親自交到同胞手中。

但這才不是遊戲⋯⋯

然而自 1979 年「伊斯蘭革命」以來,伊朗政府實施高壓的邊境管制政策,禁止所有商品進口,更將 Koolbars 的送貨行為冠上「走私」罪名。只是運送尋常日用品的他們,從此被當作犯人對待,一旦遭到巡邏兵發現更會被當場槍斃,根本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⋯⋯

故事遠比想像的沉重

也許有人會想,那何不找份正當工作?但現實卻是,庫德族不僅長期遭到政府有意地打壓,導致就業機會少、失業率也高,就連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找不到工作。為了生計、為了家人,他們最終只能被迫從事這項「非法」工作,踏上險象環生的送貨之路。

為了家,再不可能也得扛

誰不想多賺點錢呢?於是他們逼自己背起動輒 50 公斤的貨,走上 8 到 12 小時不等的路;誰不怕死呢?於是他們挑在深夜或大雪出發,因為夜色能遮掩身影、雪花能妨礙巡邏兵的射擊,但每年還是有 300 名 13 至 65 歲的送貨員跌落山谷、被雪崩活埋、被槍火吞噬。

一名送貨員因遭巡邏兵槍擊,導致雙眼被迫摘除。
一名送貨員因遭巡邏兵槍擊,導致雙眼被迫摘除。

將你我連結起來的工作

即使在 2011 到 2024 年間,已有 2463 名送貨員受傷、死亡;即便地圖上的國界將你我分隔開來,攝影師 Ebrahim Alipoor 表示,Koolbars 仍對這份心繫同胞,將邊境兩端之族人連結起來的工作深感榮耀,縱使他們明白,每次啟程可能就是最後一次見到深愛的家人。

22 歲的莫罕默德在與母親吻別後,毅然踏上旅途。
22 歲的莫罕默德在與母親吻別後,毅然踏上旅途。

用影像為其發聲

「這不只是一則故事,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。」Ebrahim Alipoor 說,「這片土地,是我的家鄉;這些人,與我情同手足;他們的苦難,亦是我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⋯⋯然而這一切在國際間卻鮮為人知。我想為他們發聲,揭示高壓的邊境政策鑄下的慘痛代價。」

數以千計的庫德族送貨員在翻越札格羅斯山脈時喪失性命。
數以千計的庫德族送貨員在翻越札格羅斯山脈時喪失性命。

「我與他們,生死與共」

於是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,Ebrahim Alipoor 帶著一股使命,捨命陪一群庫德族送貨員多次翻越山脈,在大雪和深夜中前行,更為躲避巡邏兵而身心俱疲,最終才得以將這一路以來見證的悲歡離合,凝結為一系列長期攝影專題——《Bullets Have No Borders》。

過去 13 年,每年都有新婚婦女因丈夫從事送貨員工作而成為寡婦。
過去 13 年,每年都有新婚婦女因丈夫從事送貨員工作而成為寡婦。

這則故事,仍是現在進行式

殘酷的是,就算拿下了 2025 年新聞攝影大賽獎,Ebrahim Alipoor 也無法改變什麼。當伊朗的學者與議員發現近年來從事此行業的女性、兒童之比例逐年攀升時,有人提過要讓這份工作合法化,使其有工會與保險;可每一次提案,最後都無聲地躺在了會議室裡。

2025 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作品集

《World Press Photo Yearbook 2025》收錄了《Bullets Have No Borders》系列部分照片,讓身處遠方的讀者也能在紙頁間,聽見這群庫德族邊境送貨員的腳步聲。作為世界新聞攝影大賽年度出版物,本書收錄了 42 則值得深思的當代新聞故事,值得細細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