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酷兒空間,紐約市在酷兒歷史上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?

紐約的 LGBTQ+ 族群歷史悠久,卻鮮少有完整的文獻記載,當年格林威治村聚集各種多元且邊緣性多樣社群的石牆酒吧 (Stonewall Inn) 如今也漂白成「彩虹觀光」必去的景點之一──這間酒吧承載的城市歷史意義與酷兒抗爭史,掩埋在其標誌性的觀光地標後,漸漸成為連多元酷兒族群也去不起的高消費地區。

從石牆酒吧開始,抽絲剝繭回頭看向紐約近一世紀的酷兒史,會發現紐約是多元族群最具象徵意義的空間: 1920 年,紐約哈林區流行起的爵士變裝舞會,組織起屬於酷兒的次文化敘事,到二戰期間社會恐同情緒的抬頭, 1960 在這塊大蘋果上開始「稍微同志友善」的地下酷兒酒吧, 1970 年代的暴動抗爭和愛滋議題; 90 年代開始在檯面上活躍、視覺文化中活力四射的酷兒夜生活,以及現今酷兒社交媒體的興起和地理應用等──如何不止影響了整個美國,更進一步改變了全世界的酷兒運動。

《Queer Happened Here》一書由紐約作家暨酷兒史學家 Marc Zinaman 撰寫,是一本內容豐富、獨特的紐約酷兒空間視覺史著作,記錄了紐約從 1920 年到 2020 年以來的酷兒空間史演變。透過收集數百張歷史照片、傳單、海報、俱樂部會員卡、雜誌插頁等,以輕鬆但深刻的筆觸,探索這裡長達一個世紀的 LGBTQ+ 聚集空間的變遷。全書除了書寫歷史,時不時透過第一人稱敘事,講述那些顯為人知的歷史軼事;時而幽默,時而令人心碎, LGBTQ+ 歷史的每一個重要里程碑都被他悉心記錄。這不僅證明了酷兒文化的持續性,也為其傳承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
Related ite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