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山魁夷 (1908–1999) 是日本昭和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。他的畫風清澄而深邃、淡雅而靜謐,擅長運用青、藍色調,並以融會東方山水畫韻味與西方浪漫主義精神的風景畫聞名,從中更暈染出獨屬大和民族的「物哀」、「幽玄」、「侘寂」等美學,展現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與精神體驗,享有「國民畫家」之美譽。

除繪畫以外,東山魁夷也長年筆耕不輟,著有多部圖文集與散文作品,並與文學巨擘川端康成交情深厚;他在創作風景畫之餘,常隨落款之際另外寫下筆記、短句,藉由文字抒發那面對壯闊景象時,豐沛的情感共鳴和心象風景。

2006 年,由以推廣日本傳統藝術為使命的求龍堂出版的《東山魁夷 青の風景》,彙編其生前五十幅經典畫作,並附以創作時親筆撰寫的隨筆語錄,展現他將藝術與思想交融的精湛境界。且看走訪過芬蘭、德國、奧地利、中國等地的大師,如何得以兼容並蓄,拓展彼時日本畫的視野,並為後代世人留下一系列不朽之作,成為永恆且偉大的存在。

日本畫家東山魁夷本名東山新吉,1931 年自美術學校畢業後前往德國柏林大學(今洪堡大學)留學,成為第一位日德交換留學生。二戰前後,他的藝術生涯與家庭生活皆歷經困厄,隨著母親因腦出血病逝、父親因事業失敗而猝逝、弟弟也因肺結核離去,他坦言:「既已無可退,便只能一步步重新攀登。」 並在大自然壯闊的風景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,自此以風景畫為創作目標。

1947 年,東山魁夷以描繪千葉縣君津市鹿野山遠眺景致的《殘照》,在第三回日展(日本美術展覽會)中榮獲特選,並被日本政府收藏,聲名由此鵲起。此後,他走訪歐洲多國,以風格清新、蘊含浪漫主義精神的風景畫深受歐洲藝壇讚賞,並於法國、德國舉辦個展。他亦首度將德國浪漫主義畫家 Caspar David Friedrich 的作品與思想引介至日本,為日歐藝壇搭起交流的橋梁。

晚年東山獲獎無數,廣受愛戴。曾獲日本文化勳章、日本藝術院賞、獲選為普魯士 "Pour le Mérite" 藝術與科學院會員等殊榮。

限時活動:2025周年慶特惠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