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髮女郎趴在草坪上專心寫生,藍天綠茵太眩目,瞇起眼往遠景望去,才發現長著相同面目的好幾個她也忍不住在後方東張西望;不寫生時她們也玩遊戲,妳看我我看她,整個世界中的活物全是鏡像——在《Decaying with the speed of spring》搬演的神秘故事裡,女主角遇見好幾個版本的自己;隨著分身繁衍,她索性開始觀察「她們」,直到目光頻頻擦撞,意識瀕臨滅頂。

景象魔幻,背後的靈感卻無比真實,就來自英國攝影師 James Perolls 與「失自我感 / 失現實感障礙症」共處長達 7 年的親身經歷,「那些年,總覺得我好像一直在旁觀好幾個不同版本的自己,恍恍惚惚,感覺跟現實脫了節,簡直就像活在夢裡面一樣。」復原路漫漫,但 Perolls 啟程後,逐漸從重重挑戰中領悟出策略無他,唯有直視及接納才是最好的成長出路。

於是他拿起底片相機跨越虛實,花兩年造就一座綺麗的多重宇宙。

「我們都擁有不同版本的自己,有些能欣然接受,有些只會讓人恨不得埋掉。」但無論喜不喜歡,Perolls 都按下快門,再將同一人閃現的若干身影合成單一畫面,地點從花田、秋季的荒原乃至異常整齊的大宅室內皆有,匿名性溶解了事件和現實間的最後一絲聯繫,童話般的場景無限幻美。

自行出版的《Decaying with the speed of spring》以墨綠色精裝硬殼護衛得來不易的,暫時安頓下來的浮夢,Perolls 親筆簽名、標號,並與插畫家卓霈欣、影中人 Xiaoqiao Wang 共同設計,攝影著重於構築外在世界,主角的心思則透過插畫表露出來,整本書是三人探究「面對不同版本的自己」概念後交流觀點的結晶。

最後,這趟坦率的入夢之旅收在 Xiaoqiao 寫的詩句裡。她從自身詮釋的角色望出去,書的主題和個人經驗澆灌成詩,而書名 "Decaying with the speed of spring"(乘著春天的速度凋零)就這樣從中綻放出來。

James Perolls 為攝影師暨導演,生於英國布萊頓,曾旅居德國、南韓,目前在倫敦和東京兩地往返工作。身為色盲的他後製時往往仰賴直覺,因此如實封存拍照當下的臨場感,攝影風格也洋溢著濃厚的電影氛圍;對人與人之間的無窮關係深感興趣,無論介於親情、友誼還是陌生人之間,凡是人類情感與生俱來的動盪都深深吸引著他,常把模特兒描繪成某個迷人世界裡的獨立角色。

卓霈欣(PeiHsin Cho),生長於台灣桃園,畢業於北藝大動畫系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碩士,現居倫敦。目前以視覺創作者的身分持續創作,關注人類情感的紋理與記憶的留痕;也是城市裡採集季節的人,蒐集看似無用的蒜皮小事,喝很多茶、與貓為伍,並將這些日常轉化為細膩而隱晦的圖像語言。曾獲多項國際獎項肯定,散見於雜誌、刊物及國際影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