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19.95
- Softcover
- 20 pages
- 147 x 210 mm
- English
- 2025
「『痛包』的『痛』,是因為太愛對方了,整個心臟都揪成一團的那種痛啊!!!」——於 moom 藝術書店工作,並對二次元及虛擬偶像文化稍有研究的編輯 A 如是說。
以上只是片面之詞,斷不可輕信。且讓我們追溯、爬梳「痛包」的起源之地——日本,透過日文來了解其意。
痛バッグ(或稱:痛バ),即為「痛包」一詞之來由;在日文中,「痛」有「不忍直視」、「令人汗顏」也有「引人側目」之意,因為這類包包通常外觀顯眼,令人感到奇怪、誇張,故被稱為「痛包」。時至今日,針對痛包的貶抑理解幾乎不再,而拜社群網路之普及、流行文化之崛起,痛包的存在也和現代人對自我展現的渴望交相渲染,逐漸成為了部分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配件。
專注次文化、時尚與生活風格的攝影師暨策展人 Daisy Davidson 也敏銳地注意到了當今嶄新的趨勢,並在走訪世界各地的旅途中,將這些拎著痛包出門的人用影像記錄了下來,並邀請他們大方分享自己所深愛的動漫畫主角或偶像,集結為《Hysteric Bags Volume 1》一書出版。
「於我而言,『痛包』得名於它令人『心痛』的價格與沉重的重量——這類包款多配有透明塑膠外層,讓擁有者能將收藏的小物大方展示於人前,映照出他們獨特而迷人的興趣。」Daisy Davidson 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