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55.60
- Hardcover
- 120 pages
- 230 x 295 mm
- ISBN 9782365114455
- English
- May 2025
相信攝影好比釣魚和寫作,都意味著「使頑拒曝光的未知之事浮現出來」的法國攝影師 Jean Gaumy 的心目中,既然未知有可能藏身於封閉處,可能飄蕩在無垠中,那也不妨凝結在眾目繾綣的花瓣葉尖。於是,他走過戰火撕裂的大地,隨潛艦沒入深海後轉了彎,決定蜿蜒步入小徑,為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著名庭園留下獨樹一幟的肖像。
百年來,這座位於吉維尼小鎮上的庭園迷倒無數藝術家,藝術、文化與歷史滋潤著不朽場景,也把 Gaumy 的目光吸了進去。身為法國美術學院成員的他特別獲准入園創作,遂從 2016 年起前後和植物相處了 8 年,把桃花源化為拓印沉默群像的實驗室。
敏銳的感官是自然觀察者最可靠的利器,因此 Gaumy 只持一支 iPhone 就輕裝上陣,順著季節流轉深入研究蓁蓁百卉,最後發展出游離於抽象和自然主義之間的表現手法,瀰漫著視覺語彙的詩意,卻也不失科學感知。即使抽離了色彩,《A Certain Nature, after Giverny》也難掩自然結構之富麗、進退有度的韻律以及微觀飽滿露珠時,那股無以名狀的力量。
書中除了收錄 Gaumy 親筆寫下的介紹,法國詩人 Jean-Christophe Bailly 的評論文亦分析他的諸般攝影決策,如何與圍繞著吉維尼的集體想像交織成書。穿梭過林蔭小徑,原來 Gaumy 不僅探索景點,也是攀著記憶的藤蔓一路尋索,在古稀之際藉影像復育童年的純粹喜悅,令老家那座洋溢著夢幻驚喜的小花園重現生機。
Jean Gaumy 於 1948 年生於法國,1973 年獲邀加入 Gamma 攝影通訊社前,便已是活躍於巴黎、諾曼第地區的編輯兼自由攝影師,其後完成兩部在法國開先河的長期作品,深入醫院及監獄探討人類受禁錮的景況。由於在阿爾勒國際攝影節嶄露頭角,1977 年獲邀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並多次赴非洲、中美洲、中東拍攝報導;80 年代起開始拍攝紀錄片,第一部片《La Boucane》便入圍凱薩獎最佳紀錄片。
Gaumy 的視野在極端的狹窄與廣袤間靈活縮放,譬如報導傳統拖網漁船文化的《Pleine mer》,便穿插著船艙內的紀實畫面與遼闊汪洋;《D’après nature》則以群山為題,創作時機相隔多年的兩種視角皆獲納達獎殊榮。另一方面,因工作契機在核攻擊潛艦上生活 4 個月後,對人類禁閉狀態的關注也逐漸潛得更深,進而展開一連串攝影勘查活動,足跡遍及北極海域、受輻射汙染的烏克蘭車諾比及日本福島。2016 年,Gaumy 獲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,現居法國北部的濱海小鎮費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