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87.48
- Hardcover
- 488 pages
- 230 x 280 mm
- ISBN 9780500029060
- English
- 2025
從街頭撿來的粗礪精神可以用來打磨科技,理性也能切削叛逆。他用稜角鮮明的碎片為一篇篇樂團專訪排版──英國出身、縱橫國際流行文化圈的平面設計師 Chris Ashworth ,把 30 年來對字體、實驗性平面設計的熱忱集結成第一本生涯專著《Disorder》。除了深入回顧無數場破格的冒險,當然也拆解、結合了現代主義造字原則與街頭靈魂的 “Swiss Grit”(瑞士粗獷風格)。
回想 90 年代, Ashworth 執掌音樂雜誌《Ray Gun》雜誌時,曾以幾乎不堪辨讀的字體布滿版面。有時索性用抽象圖像取代文字,桀驁不馴的態度不僅令讀者大為震撼,也意外吸引了 Nike 、 Adobe 等品牌的目光,因為這些大客戶看重的,正是使混亂與清晰共存又不失張力的卓見。
這樣一個從獨立設計師起家的鬼才,後來又陸續以字體為核心,為 Nike 、英國搖滾樂團 New Order (新秩序)等客戶操刀打造出手感濃厚的計畫。直到當上西雅圖微軟總部的創意總監,依然把這股非典型的感性帶進企業裡,即使面對大眾化的品味,仍堅持用實驗性設計為全球品牌鍛造品牌策略。
《Disorder》涵蓋 1997 至 2024 年的豐富作品,篇幅近 500 頁,囊括了《Ray Gun》第 44 至 58 期的內容,無論是經典或時隔多年才曝光的壓箱寶皆有;除此之外,亦收錄手繪批註過的分色稿、日記片段,早期棄而不用的排版設計稿也趁機重新出土,全面勾勒出 Ashworth 一路走來的職涯軌跡。亦匯集一系列「尋獲字體」 (found-type) 影像、受音樂啟發而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,沿著前無古人的風格路徑,將大師的檔案庫重新搭建起來。
Ashworth 自認以工藝為本、講究手作。譬如尋獲字體並非從零開始設計,而是蒐集現成環境的文字及符號素材,如斑駁塗鴉、老舊招牌的殘缺字母或工業標示,再以攝影媒介觀察而再創;對照著當代,這種身體力行的觀點無疑是對數位螢幕文化的反思,也體現出一場遠離電腦的創作發展歷程,確實充滿難以複製的珍義。
如果探問跨越世紀之交的《Disorder》,對問世的當下有何特殊意義,其中一種,必然是視之為 AI 時代的一冊異類。因為這本書把滿腔熱情,全傾注到創造力當中蘊含的人性和匠意,與那些不厭精細、藏著瑕疵與偶然的剎那靈光──在這片無 AI 區域內,只有純手工雕琢的人類智慧。
Chris Ashworth 畢業自約克大學藝術及科技學院,起先和朋友共同創立 Orange 設計工作室,專為當地夜店製作方便影印的黑白傳單; 1990 年代末,憑《Ray Gun》雜誌嶄露頭角,這本被譽為「音樂暨風格聖經」的洛杉磯刊物奠定了他在設計界的知名度。此外,他也與 John Warwicker、Simon Taylor 合作,為首屆《歐洲 MTV 音樂大獎》設計宣傳品,進而與華納音樂集團及 Image Bank 展開合作,其後持續與眾多身為流行文化風潮掌舵手的樂團、人物及品牌攜手,包括 New Order、Bush、Michael Stipe、Robbie Robertson 以及 Nike、Diesel、Adobe 等。自千禧年前後開始 20 餘年間,他也先後為 Microsoft、Nokia 和 Getty Images 擔任創意總監,負責創辦並領導內部創意工作室,持續推動設計及品牌的創新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