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生的家鄉未必有太多餘裕供局內人靜觀其變或不變,有時候,地方的精神反而被異鄉人捕捉得更透徹,因為每一條街道、俯瞰大樓的獨家視角、戲劇化光影現身的時刻,可能都意味著幾經迷失後,越練越精湛的畢生追尋。把這種「局外人的第二鄉愁」集結起來,一場名為 “Los Angeles x Shinjuku” 的展覽及同名攝影書便誕生了。

交集的核心人物正是大阪出身、東京成名的森山大道,以及現居洛杉磯的黎巴嫩攝影師 Avo Tavitian。世代懸殊的兩人看似八竿子打不著,只是同樣著迷於挾 135 底片相機闖蕩城市,一步步把他方拍成影像世界裡的原鄉;以肉眼萃取日常景物中沉澱的雜質顆粒或許不易,但底片媒介及顯影過程在蓄意或不經意之下,能把難以言喻之事還原得恰到好處。

貓眼成串、人的瞳孔鋪天蓋地、凍僵的魚不瞑目,忙著為大都會建設新器官的巨型機械卻散發出奇異的生命力⋯⋯無論是森山的新宿或 Tavitian 的洛杉磯作品,都不約而同對景觀流露出強烈的迷戀,不輕易認定城市由均值的庸常構成,因此以相機為瞬息萬變的人類環境導航,試圖更理解歸屬與身分的複雜性。

不只攝影師,展覽與本書的幕後推手也深受異地啟發,身為策展人之一的洛杉磯藝術家 Bjarne Bare 來自波蘭,日裔的 Maya Ishiwata 同時是本書出版社 Nazraeli Press 創辦人;另一方面,《Los Angeles x Shinjuku》亦標誌著 Nazraeli 藝廊的到來,書與展即將一起見證洛杉磯市中心的藝術新據點問世。

森山大道於 1938 年生於日本大阪,為街頭攝影界傳奇人物,自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從事攝影工作以來便以粗粒子、高對比、失焦與晃動的即興風格聞名,特別關注東京的次文化,尤其鍾愛質地密集、流動不歇且富含粗獷氛圍的新宿。自 60 年代末期開始與中平卓馬並肩創作,1967 年合作的《日本劇場寫真帖》聲名大噪,後參與激進攝影刊物《PROVOKE》而奠定不朽地位;1970 年代在低潮中奮起出版《記錄》系列,並參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(MoMA)《New Japanese Photography》展;1980 年代憑《光與影》、《犬的記憶》等作回歸,2019 年榮獲被譽為攝影界諾貝爾獎的哈蘇國際攝影獎,至今已出版逾百部攝影集。

Avo Tavitian 於 1954 年生於黎巴嫩貝魯特,1967 年爆發六日戰爭後舉家遷居美國東岸,在新澤西和紐約度過青春期時總是自覺格格不入,往後數十載的攝影之路,始終被這份疏離感也深深滲透。他熱衷於探索城市、對平凡場景充滿好奇,目前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及亞美尼亞格塔普兩地間往返居住和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