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月暢銷榜 瀏覽全部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焦點藝術家
Stephen Shore
194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,Stephen Shore在6歲時收到親戚的禮物——一套Kodak Junior暗房器材——而開始接觸攝影。10歲時,鄰居送給他一本Walker Evans的攝影集《American Photographs》,對其往後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。1962年,年僅14歲的Stephen Shore受到MoMA攝影總監Edward Steichen的青睞與賞識,買下了其三幅作品。
1965年,17歲的Stephen Shore已經在紐約當代藝術圈遊走,直至1967年為止的兩年時間,透過35釐米相機記錄下極具代表性的傳奇工作室——Andy Warhol的工廠。幾乎每天都在此拍攝各個進出的人們:歌手、演員、藝術家與作家,包含60年代當紅影星Edie Sedgwick、地下絲絨樂團主要人物Lou Reed,以及Andy Warhol本人。
1968年於斯德哥爾摩的Moderna 閱讀更多...
精選書籍
Ricardo Bofill
Ricardo Bofill
要不是因懷抱激進左翼思想而遭巴賽隆納建築學院退學,不然他不會輾轉遠赴瑞士完成學業、服完兵役,然後年僅 23 歲就成立同名事務所──夥伴甚至是一群才思火花四濺的作家、社會學家、工程師──要不是如此樂於衝撞秩序,加泰隆尼亞一代建築師 Ricardo Bofill 的種種冒險恐怕都不會成立。
20 世紀少有建築師能像 Bofill 那般,挾後現代想像闖蕩著創造各種構造物,不只在城市裡現身,也全面占領了夢境。好比他度過餘生的根據地「La Fábrica」由水泥工廠廢墟改建,是無數專業刊物的聖地;在巴黎蓋的密集住宅群 Les Espaces d’Abraxas 對堂皇的態度介於歌頌與顛覆之間,落成 30 餘年後,仍被《飢餓遊戲:自由幻夢 1》選為反烏托邦舞台。
那些詩意洶湧、結構離奇又戲劇性的視野集結成《Ricardo Bofill》,走進眾多代表作如融合北非及阿拉伯地中海樣式的 La Murall 查看更多...